“中國的達芬奇”朱仁民暢談生態修復與藝術創新之路
9月25日,省科技廳“科技學堂”第二十五講開課,被譽為“中國的達芬奇”的浙江大學朱仁民藝術館館長、潘天壽景觀建筑設計集團董事長朱仁民教授作了以“生態修復與藝術創新”為主題的演講,受到科技系統干部的歡迎。省科技廳黨組書記、廳長周國輝作了總結發言,廳黨組成員、廳紀檢組長郭麗華主持講座,廳領導、廳機關及廳屬單位干部聆聽了講座。
“祖國是我們的母親,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去愛護她,用大山之石疊磊心靈生態、自然生態、藝術生態,將建筑、景觀、雕塑、園藝、文學、哲學、禪宗等揉捏在一起,供民眾享用!敝烊拭窠淌谑桥c共和國同齡的畫壇大師,言談間飽含了對祖國母親和對人民群眾真摯的情感。
“我有兩個母親:生母、祖國,一樣的偉大善良、勤勞堅韌,一樣的傷痕累累、瘢痕重重。我常常想,母親!兒子該為您做些什么?”懷著對祖國母親的深情厚意,朱仁民根據自身的人生體驗和國內外面臨的生態問題,上世紀七十年代提出了“用藝術拯救生態”的理念,并根據心靈生態、自然生態、藝術生態修復宗旨,圍繞荒島、祼崖、殘礁等十大工程,進行了艱苦卓絕的生態修復工作,取得了卓越的成效。其中,他在西部改造的黃河流域沙地上唯一的國家濕地公園,獲“中國生態保護最佳濕地”稱號。
朱仁民教授的講課言簡意賅、富有哲理。他認為,這個時代不缺智慧不缺金錢,缺的是思想,是精神,一種大國文化精神,一種奉獻精神,一種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。他的價值觀深深地感染了聽課的科技系統干部,贏得了大家的熱烈掌聲。
科技廳黨組成員、廳紀檢組長郭麗華在主持時說,朱教授用非常樸實的語言,以及他的人生理念、工作方式和生活態度給我們上了一堂很好的“三嚴三實”教育課,深受啟發,倍受教育,讓我們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?什么是人生價值?什么是責任?什么是幸福?希望大家結合實際認真學習思考,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科技人。
最后,周國輝廳長最后作了總結發言。他說,朱仁民教授是一個奇人。在繪制300米巨幅國畫時從腳手架上摔下來,醫生診斷“永遠無法站立”,5年后他不僅奇跡般地站了起來,更奇跡般地走向了藝術;朱仁民是個怪人。買了蓮花島,雕塑了500個羅漢,建造了藝術館和紀念廣場,供永久免費參觀;朱仁民是一個藝人。將普陀山過去的亂石檔口,變成了“海上布達拉宮”;朱仁民是一個匠人。不僅畫畫,動手能力還特別強;朱仁民是一個哲人。講課中很多哲理性的語言,不是從書本上來的,而是從生活中品悟出來的;朱仁民是一個巨人。諸多藝術的樣式,運用自如,并且不斷地探索、創新,我從心底覺得他是大家、是大師。朱仁民教授是一個有大愛,大心,大行的人,希望大家結合工作,結合創新發展,結合“三嚴三實”教育,認真學習體會,要做一個有理想、有抱負、有價值、對社會有貢獻的人。